搜索
加载中 ...

6月社融与M2继续回落,脱虚入实货币政策已不奏效?

时代财经 · 2018-07-17 17:32

[摘要]  给你的零花钱变多了,却明确告诉你不许买零食,不许买玩具,只能买书。最后就造成了一个零花钱变多,但最后消费却更少的局面。我们似乎是陷入了流动性陷阱的状态,看似钱不少,但钱却不知道哪去了,最近互金爆雷特别多,债务违约也越来越多,无疑都和资金紧张有关。

文/时代财经    魏子皓

继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腰斩之后,6月份新增社融继续大降,M2增速更是跌到8%的历史低点。不容乐观的金融数据,也再度验证了“紧信用+宽货币”的政策基调。

7月13日,央行公布6月金融统计数据,人民币贷款增加1.84万亿元,同比多增3054亿元。不过,社会融资增量和广义货币(以下简称“M2”)增速非但没有上涨,反而双双下跌,6月新增社融1.18万亿元,同比少增约6000亿元,M2增速更是跌到8%的历史低点,远不及预期。

业内人士认为,这主要与金融严监管下表外融资大幅萎缩、整体融资环境趋紧、信用派生能力较弱有关,预计未来还会继续维持低增长趋势。

“社融”持续低迷

社融的萎缩已经贯穿了整个上半年。从今年前6月整体数据看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9.1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少增2.03万亿元,也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。尤其是,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18万亿元,虽环比5月增量数据(7608亿元)上涨了55%,但比上年同期仍少5918亿元,增速下行至9.8%,刷新历史新低。

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认为,今年社融的萎缩主要来自信托、委托贷款的萎缩,资管新规的细则尚未落地,信托机构处于观望状态,业务开展谨慎,无论买债还是非标都处于停顿状态。

虽然今年已有三次定向降准,但由于贷款政策和投向的限制,银行机构继续减少对房地产企业、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、地方融资平台等高杆杠高风险融资主体的货币投放。同时,大量表外融资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回归表内,均造就了社融大幅回落的结果。

数据显示,6月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融资(包括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)减少6915.81亿元,下降幅度最大。

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、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,非标回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,企业与银行之前之所以选择非标作为两者的合作模式,本身就是因为表内贷款无法合规地给予支持,原因可能是行业限制、授信额度管制或其他,现在非标资产业务被压缩,但这些限制性因素依然没有发生改变。

资管新规落地后,大量后续配套文件尚未出台,新业务缺乏具体实施细则,监管方缺少统一管理标准,各类债市投资者在此阶段表现将较为谨慎和保守。陈健恒认为,后续相关细则落地后,相关业务或可部分恢复。

“现金流为王”依然成立

社会融资增速的持续下降,加上影子银行加大监管力度,导致即使6月财政支出有所加快,货币创造活动仍在减少。数据显示,6月末M2余额177.02万亿元,同比增长8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3个和1.1个百分点。

M2和社融增量的下跌,叠加今年央行的一路宽松操作,也再度验证了“紧信用+宽货币”的政策基调。

今年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2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上,都表达了要保持流动性“合理充裕”的思想。操作上,宽松的意图同样明显,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3轮定向降准,释放的资金已经超过2万亿。相比于央行目前35万亿的总资产,这一放松幅度已经非常可观了。

央行放松基础货币,但拿到基础货币的商业银行环顾实体,发现这些钱无处可投,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层面的广义流动性持续收紧。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,这其实非常类似于“流动性陷阱”的状态,也就是单纯靠货币政策已经达不到增加广义流动性、刺激经济的效果。

资管新规细则短时间内不能落地,对非标业务的冲击影响也要较长时间化解,社融规模预计仍将承压。姜超认为,只要降债务的大背景不变,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变,哪怕央行货币政策适度宽松,也不会改变广义流动性收紧的格局,这意味着现金流为王的逻辑依然成立。未来真正有机会的,应该是那些能够持续创造出现金流的资产,今年以来表现好的资产,未来大概率会强者恒强。

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期发文表示,当前形势下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财政政策大有可为。他认为,做好对小微企业、创新企业的减税政策,金融去杠杆面临资本不足时,应以财政资金充实国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等财政政策配合,才能保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被削弱。


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

下载
文章
2018
07/17
17:32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