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加载中 ...

令人惊恐的全球跨国巨头裁员潮

谭浩俊 · 2018-12-15 09:57

【原创】令人惊恐的全球跨国巨头裁员潮

(非特别标注,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)

如果说中小企业关闭、歇业和裁员带来的只是局部震荡、小范围震荡,不会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的话,跨国巨头纷纷裁员带来的影响,可能就不仅仅局限于企业范围,而极有可能引发全球对未来经济的担忧,甚至产生恐慌。

据媒体报道,全球最大私营企业之一、丹麦拥有117年历史的清洁巨头ISS集团决定,退出泰国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文莱、巴西、智利、以色列、爱沙尼亚、捷克、匈牙利、斯洛伐克、斯洛文尼亚和罗马尼亚等13个盈利不佳的市场,预计将裁员10万人,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/5。

毫无疑问,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沮丧的消息。而这种令人沮丧的消息,显然不只是ISS一家。宜家因“业务转型”需要,拟拟撤销7500个岗位,被称作公司史上最大规模重组。紧接着,拜耳计划裁员1.2万人称为改善公司成本架构。而在此前,富士康、福特、大众、Verizon、庞巴迪、通用汽车都国际巨头,也都纷纷爆出裁员计划。

显然,跨国巨头的纷纷裁员,不是经济火热之后的主动“降温”,而是面对新一轮寒潮到来的被动“驱寒”。这种“驱寒”,很有可能越驱越寒。但是,又不能不驱。否则,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半路上。跨国巨头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研判未来经济的走向,怎能不让全球为之恐慌,让全球企业都有一种人人自危的感觉。

事实也是,在全球经济还笼罩在金融危机阴影之中,多数国家都还没有走出经济下行泥潭、企业还在困难中挣扎的大背景下,贸易保护、单边主义的“幽灵”又出现在了全球各个国家面前,疯狂地吞噬着刚刚有所回暖的经济元气,使全球经济再度回到金融危机深度影响的时刻,甚至超过那个时刻。因为,那一时刻,尽管困难很大、矛盾很多、问题很严重。但是,世界各国、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国家,还是密切配合的,是以全球化为共同目标的。可是,眼下的全球经济,在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的冲击下,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,毫无改变现状和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力量,导致全球企业和投资者都处于极度恐慌之中,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。其直接后果,就是需求动力不强、消费信心不足,需求和供给形成巨大反差,需求不足带来的全球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尖锐,生产运行效率明显下降,企业效益纷纷下滑,造成企业用工减少,被迫做出裁员计划。

在未来的时间里,如果全球贸易形势不能得到有效改变,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依然猖獗。那么,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,由此产生的全球需求不足的矛盾也将更加激烈,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。传导到企业,就是用工能力进一步下降,裁员现象进一步加剧。由此带来全球就业能力下降,失业人员增多,各种矛盾、冲突、风险等也将进一步扩大。
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跨国巨头的裁员计划,大多面向发展中国家。恰恰是,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,就业容纳能力也不足。如果跨国巨头再大幅压减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人员,会造成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攀升、失业人数增加,从而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不稳定性。可以这样说,跨国巨大的频频裁员,已经让全球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居民感到恐慌,担心失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,更担心自己失业以后生活怎么办、家庭怎么办、老人孩子怎么办。

不仅如此,跨国巨头的纷纷裁员,也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不小的冲击,除裁员企业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差、波动性越来越大之外,裁员对投资者心理、投资者信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。近一段时间以来,包括美股在内的全球股市,都表现得十分恐慌和信心不足,下跌成了“主旋律”。很多投资者认为,照此下去,明后两年的股市也好不到哪里去。对未来股市失去信心,无疑是当下最危险的信号。但是,面对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,又如何让投资者产生信心、让投资者具有良好的预期呢?

这也意味着,裁员和股市之间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了,裁员让居民就业难度加大、收入减少,投资信心不足,又让股市变得不堪一击,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获取收益的空间这窄。那么,传导到消费上,就是消费能力下降、购买力降低,导致需求不足,供需矛盾更加突出,产能过剩问题更为严重。

所以,如何改变现状,让全球企业和居民不要惊恐,确实到了需要全球各国、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国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。一个国家,可以多考虑一点自己的利益,也可以多争取一点自己的利益。但是,决不能为了自身利益,损害他国利益、尤其是全球利益。否则,会给共同生活的地球带来更多灾难。


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

下载
文章
2018
12/15
09:57

推荐阅读